Thursday, February 25, 2010

瘦人为什么吃不胖

  主要原因

  胖的人主要是代谢率比较低,吸收的营养及能量代谢不出去,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,所以并不是胖人少吃就会瘦,代谢率上不来是不会瘦的。瘦人有的是胃肠功能不好,吸收功能差,有的是代谢率过高,不同的原因造成怎么吃也不长肉!

  瘦弱测试

 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,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: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.9,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。如个人身高180厘米,标准体重就是(180-100×0.9=72公斤,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%都属于正常现象。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%以上,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。

  特别提醒

  一般情况下,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,同时,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,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。有些人容易紧张,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,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,这样肯定不会胖。

  寻找病因

  俗话说,“水有源、树有根”,人消瘦总有病根。找病因,除病根,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。据保健专家分析,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:

  ·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

  例如腹泻、消化性溃疡、结核、肿瘤、贫血寄生虫病等。

  ·遗传和内分泌因素

  在遗传、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,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,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,属于无力型体型。其特点是:身体瘦高,颈细长,垂肩、胸廓扁平,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,精力也很充沛,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,但易患各种慢性病。

  ·精神因素

  由于情绪因素,精神焦虑,生活不规律,过度劳累,睡眠不足,身体消耗多于摄入。

  ·饮食

  饮食不调,缺乏体育锻炼。缺乏营养,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。

  瘦人如何练壮

 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,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,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。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。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,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。如属继发性消瘦,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。若属单纯性消瘦,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
  合理安排运动量

 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。实践证明,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(每分钟心率在130160次之间)的有氧锻炼为宜,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(最大肌力的50%80%)为佳。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(隔天1),每次11个半小时。每次练810个动作,每个动作做34组。做法是快收缩、稍停顿、慢伸展。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,组间间歇2060,每种动作间歇12分钟。一般情况下,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15,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,可适当减轻重量;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,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,“超量恢复明显,锻炼效果极佳。

  注意安全

 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,不仅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,而且要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,以防不测。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,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。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,要有人保护。最好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,以便互相鼓励,互相帮助,互相保护。

  打好基础

  消瘦者在初练阶段(23个月)最好能进健美培训班学习锻炼,以便正确、系统地掌握动作技术,全面提高身体素质。特别要注意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,逐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,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  要有重点和针对性

  消瘦者经过23个月锻炼后,体力会明显增强,精力也会比以前充沛。这时,应重点锻炼大肌肉群,如胸大肌、三角肌、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、背阔肌、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等,运动量要随时调整。另外,同一个部位的肌群可采用不同的动作、不同的器械进行锻炼,并且要使所练肌群单独收缩。随着肌肉力量的啬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,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。一般情况下,练习动作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变换一次。此外,锻炼时精神(意念)要集中于所练部位,切忌谈笑、听音乐等。所练部位肌肉的酸、胀、饱、热感越强,锻炼效果越佳。这样,再坚持半年到一年,体型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。

  少练其它项目

  消瘦者进行健美锻炼时,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,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,如长跑、踢足球、打篮球等。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,不利于肌肉的增长,而且会越练越瘦。此外,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。

  合理的膳食

 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,人才能变胖。因此,消瘦者的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、多样,不可偏食。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、蛋、禽类外,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、百合、蔬菜、瓜果等。只要饮食营养全面,利于消化吸收,再加上适当的健美锻炼,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变得丰腴起来。

  坚定信心持之以恒

  消瘦者要使体型由瘦变壮、丰腴健美,不是一两天、一两个月的事,一时热”,一口吃个胖子的练法不行,因锻炼方法不对、效果不明显而丧失信心也不行,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,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、有计划的、坚持不懈的锻炼,才能获得最后成功

Tuesday, February 23, 2010

哪些食物含高蛋白質

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結構的主要成分,其含量僅次于水,約占人體重的五分之一。肌肉、神經組織中蛋白質成分最多,其他臟器及腺體組織中次之,但含量亦相當豐富。

食物中以豆類、花生、肉類、乳類、蛋類、魚蝦類含蛋白質較高,而穀類含量較少,蔬菜水果中更少。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不僅取決于蛋白質的含量,而且還取决于蛋白質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及比例。由于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比例較符合人體需要,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營養價值高。

在植物性食物中,米、麵粉所含蛋白質缺少賴氨酸,豆類蛋白質則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,故食混合性食物可互相取長補短,大大提高混合蛋白質的利用率,若再適量補充動物性蛋白質,可大大提高膳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。

常見蛋白質的含量(每100克食物)如下:大米7克、麵粉9克、黃豆36克、綠豆24克、豆腐7.4克、白菜2克、茄子2.3克、蘋果0.4克、花生27克、豬肉9.5克、牛肉20克、人乳1.5克、牛乳3.3克、雞蛋15克、鯉魚17克、對蝦21克。雖然人乳、牛乳、雞蛋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,但它們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量基本上與人體相符,所以營養價值較高,是膳食中最好的食品

動物性的蛋白質食物 (例如:魚、家禽類、豬肉、牛肉、蛋、奶類等)。

優質蛋白質

選擇蛋白質食物,就要選擇「完全蛋白質」的優質蛋白質食物。

‧「完全蛋白質」:如果攝取的蛋白質類食物含有足夠的必需胺基酸,同時也能維持生命,並促進成長發育,就屬於「優質蛋白質」或「完全蛋白質」,如:雞蛋、奶類、大豆(黃豆)與「紐崔萊優質蛋白素」。(以水桶為例,假如水桶為蛋白質,那麼構成水桶的木片就是胺基酸,如果必需胺基酸都很充足,每一片木片都很長,那水桶能裝的水就最多,蛋白質就能發揮許多功能)

‧「部分不完全蛋白質」:如果有某些必需胺基酸,不是很充足,僅能維持生命,但不能提供正常生長發育,就屬於「部分不完全蛋白質」,如:米、麥等榖類。(好比水桶中有幾片木片不夠長,就像某幾種必需胺基酸較少,能裝的水就較少,蛋白質能發揮的功能就有限,有許多胺基酸只能當作醣類提供能量,或變成脂肪儲存,而不能發揮許多蛋白質的作用)

‧「不完全蛋白質」:如果有某些必需胺基酸缺乏,不僅不能維持生命,也不能提供正常生長發育,就屬於「不完全蛋白質」,如:玉米、魚翅、動物膠。(好比水桶中有幾片木片不見了,水桶就無法裝水了,就好像某些必需胺基酸缺乏,這樣的蛋白質能夠發揮的功能就很少,和醣類的功能類似,僅能提供能量或變成脂肪儲存)

蛋、奶、肉、魚、大豆類的食物,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,而大豆是唯一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。

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

我們所吃的各種蛋白質食物,會經過胃腸的消化,變成小單位的胺基酸,再由小單位的胺基酸去形成我們的肌肉、組織器官等,蛋白質的消化率約為92%。